【新聞剪報】尊嚴,攸關跨性別者的健康與福祉

世界衛生組織於 6 月 18 日發表最新第 11 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1)。新版不再將跨性別身份認同相關狀況定義為精神疾患,新增「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類別取而代之,包含青少年期、成人期及兒童期性別不一致。整體診斷並移至〈性健康相關狀況〉(conditions related to sexual health)章節。

ICD-11 不再將性別不一致(跨性別)歸類為精神疾患。這將減少污名並促進健康照顧。

《國際疾病分類標準》全面性地觀照任何影響健康的生活面向,並為醫療照顧服務規劃及資源分配提供決策參考。

致力於性別認同、性別表達及性特徵等議題的跨國組織 GATE 執行長 Mauro Cabral Grinspan 表示:「長期以來將跨性別病理化、機構化、『對話』、絕育的羞恥歷史,行將劃下句點。」

聯合國愛滋規劃署執行長 Michel Sidibé 則樂見這項改動:「這對增加跨性別者取得健康服務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跨性別者與愛滋》報告指出,跨性別族群感染愛滋的風險是整體生育年齡期成人的 49 倍。跨性別者經常從小就因表達自身性別認同而受到原生家庭及社群的歧視、污名及社會排除。置身於歧視、暴力及刑罰化的處境,阻礙跨性別者取得維繫健康所需的愛滋相關服務。

雖然新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要等到 2019 年 5 月提交世界衛生大會最後批准,各國跨性別運動者早已準備好下一步的工作,包含重新修訂分類及定義、國內對於新版分類標準的接受等。

Mauro Cabral Grinspan 表示:「我們將會和盟友合作確保國家能有效落實新版標準修改法規,並確保法律面的性別肯認及積極性別平權健康照顧服務能全面被有所需求者取得。」

報導來源: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201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