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剪報】我不會說母語,我不想被貼上「新二代」的標籤

文章來源:換日線

作者:小花媽 /新南向周記

“最近,聯合報有一系列關於新南向政策的報導,其中一篇的標題是〈新二代:在台灣長大,我不會母語〉,跟小花媽一直以來提到的狀況非常契合。

過去,小花媽在幫老師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接觸到台灣不少國小低年級的「新二代」。發現即使已經到了現在,對他們而言、對他們的母親而言,「用自己的語言」跟孩子對話,仍舊是備受阻礙的現實。

因此,當新南向政策推動時,主打的「培育新二代成南向人才」,小花媽可以說是不以為然的──這是多麼不了解社會現實的想法呢?

台灣社會的現實:仍被歧視的東南亞移工移民,與不願被標籤的「新二代」”

 

 

 

 

 

 

 

 

 

台灣的社會,仍瀰漫著對東南亞移工、新移民二代一些刻板印象,中文不好,學習成績跟不上,都已成人母的媽媽們,還是會被稱為「越南新娘」,儘管她已經在台灣居住了十幾年,而這群孩子面對的,更是文化與族群上的拉扯。儘管身為新二代,常常被問到「會不會說母語」「家裡都說母語嗎」。新南向政策的想法固然是以經貿戰略為出發點,卻對在台灣的新移民不甚友善。

在台灣有許多不同的居住者,美國、日本或歐洲的移民,與來自東南亞國家的人卻有不同的印象,基層勞工、服務業,我們對於移工一直存在不同階級的預設,好像來到台灣的這群人就是靠仲介,靠買賣而有價,但其實只是追求一個溫飽,而這兩年因為韓國跟日本大舉招募外籍移工,許多人開始投入新的勞動力市場,不需要高額仲介費,越南的村莊裡也搭起了日語補習班,希望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

國際遷移是勞動力補充常見方式,台灣長久以來接納了多元族群的生活模式,也許可以想想,這不是先來後到或身分族群就該被歸類或標籤化,只要她願意待在這裡,就是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