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消息】因為接受輸血,得到愛滋?!

⁣25 年前的今天,衛生署公布一則因「愛滋病病毒」帶原者捐血而被感染的病例。⁣接受輸血有感染愛滋的可能性?⁣
⁣⁣
⁣1994 年,衛生署接獲「台灣血液基金會」台中捐血中心的通報,一名捐血者的血液被檢驗出「愛滋病病毒」(HIV)陽性反應,但這名捐血者的血液已經輸給幾名受血人,其中包含一名十歲兒童。⁣
⁣⁣
⁣1984 年至 2013 年間,國內因接受輸血而感染 HIV 的案例多達 24 例。由於過去對於血液的檢驗採用「酵素免疫分析法」,然而這種方法有 6 至 12 週的「空窗期」,如果帶原者是在短於「空窗期」的時間點被感染,捐出去的血就有可能沒被檢驗出來有 HIV,也因此導致了許多因輸血導致感染愛滋病的案例發生。⁣
⁣⁣
⁣2009 年以後,捐血中心引進「多項病毒核酸篩檢法」,將「空窗期」降到了 11 天。另外,捐血站的工作人員會先過濾可能的帶原者,也會提供「良心回電」讓認為自己有感染HIV的捐血人即時通報。2013 年以後,再也沒發生因為輸血而感染愛滋的案例。⁣

傳染愛滋病病毒,有刑責!⁣

⁣依照《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如果知道自己感染「愛滋病病毒」,卻瞞著別人並和對方發生「危險性行為」或是共用針具之類的「施打行為」,而因此傳染給別人,將會面臨 5 年以上 12 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即使對方沒有被傳染,也會被處罰。⁣
⁣⁣
⁣「危險性行為」則是指在沒有任何隔絕措施的情況下,直接接觸「器官黏膜」或「體液」,醫學評估可能會導致感染HIV的性行為。也因此,如果和別人發生性行為沒有使用「保險套」,知道自己染有HIV卻又隱瞞對方,就會面臨刑責。⁣

真的保障到愛滋病感染者了嗎?

⁣⁣
⁣科技發展到今天,「愛滋病」已經漸漸變成可控制的「慢性病」,感染者只要定時服藥,平均壽命其實和常人沒有差別。2008 年,瑞士衛生局提出「U=U」,意思是「檢測不出病毒量」就等同「不具傳染力」,也有研究指出這種情況下的病人就算「不戴保險套」進行性行為,也不會傳染給別人。⁣
⁣⁣
⁣即便如此,國內法院仍然認為,即使感染者定期服藥,又測不出病毒量,「傳染性極低」也不代表「沒有傳染性」,而在個案中依照《條例》判決感染者有罪。⁣
⁣⁣
⁣這樣的罰則,是為了避免染有HIV的人蓄意地將病毒散播給其他人,具有保障大眾健康安全的目的,然而撇除我們想像中惡意傳染的人,感染者之所以對病情隱瞞,不正是因為來自社會的誤解與恐懼,壓得他們有時連另外一伴都不敢坦承嗎?⁣
⁣⁣
⁣《條例》中也規定,愛滋病感染者的人格應該受到尊重,不得歧視,這樣的罰則是不是本身就已經構成了某些程度的歧視,實在值得我們去深刻省思。⁣

 

資訊來源: 自由時報 10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