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之家創辦源起
關愛之家創辦源起
1986年,台灣出現愛滋病的同時,關愛之家創辦人楊捷(婕妤)女士,就已開始照顧她認識的第一位感染者~一位美術系畢業的年輕人。在醫院探視、照顧期間,楊捷更陸續接觸到其他病友,他們因家人無法諒解或失去工作,生活在歧視和排斥中。當年也才三十幾歲的「楊姐」,對這些陌生的朋友也伸出了援手。她常把病友接到自己家中休養。隨著收容人數的增加,後來更另外租賃公寓,讓感染者擁有一個養病和互助生活,也互相砥礪的「中途之家」。
愛滋感染者當前社會處境艱難
台灣社會對愛滋病的負面印象,使得中途之家的工作困難重重,除經費無著,也多次遇到住屋曝光,遭鄰居驅趕的狀況。愛滋感染者的社會處境艱難,也有失去親人、朋友、工作的種種壓力,而走上自殺絕路。雖然現在社會大眾對愛滋病雖已有大致認知,愛滋關懷社團以及感染者卻仍處於弱勢,人們依然心存恐懼、排斥的偏見。
關愛之家發展與轉型
這些中途之家的房租與日常支出是個重擔。在汪其楣教授協助下,藝文界的朋友加入定期小額捐助,第一線的醫生、護士也常慷慨解囊,讓中途之家得以繼續運作。感動於這樣善意力量的幫助,中途之家因此定名為「關愛之家」。
藝文界與醫學界每月捐助房租之外,楊捷鼓勵感染者團結自立,將收容方式轉型為綠茵坊花店,讓感染者與志工共同合作。在各界人士的相幫與照顧之下,自立自助的花店工作支持了十年之久。
2003年,楊捷開始陸續接觸到由母親垂直感染,而生下的嬰兒。這些「疑似愛滋寶寶」,初生檢測時雖因母親的HIV而呈陽性反應,然而一方面給寶寶投藥治療,另方面定期追蹤檢測,兩歲之前,九成以上因本身造血功能等因素而轉為陰性反應。
為能妥善安置寶寶們,及幫助更多的愛滋病患,「三犬基金」等企業界及各方善心人士的加入與協助,催生社團法人台灣關愛之家協會成立。
關愛基金會成立
根據台灣疾病管制局累積到2012年12月31日統計每月通報本國籍感染人數資料顯示,其確診感染人數已達24,239人,平均每月約成長200名左右,顯現愛滋感染者人數每年持續的增加中。
關愛之家每年收容、安置與照護百名以上的愛滋發病者,與受愛滋影響的嬰兒、孩童、病童及婦女,是這些感染者身心得以安頓的家。然而根據台灣內政部社會司的要求,社會慈善兒少機構及安養機構必須在基金會架構下之合法機構才可以收容安置個案。
楊捷號召許多好友及海內外善心人士的挹注,方得以募得新台幣三仟萬元「常備基金」籌設全國性基金會。起初兩年多的努力,皆來自一般社會大眾以各種型態表達愛心,有人以一日捐、祝壽禮金、喪葬奠儀…等名義捐出,同時也有機關、團體舉辦愛心募款晚會或明星二手衣義賣及企業捐贈等方式的捐款,累積了將近伍佰萬元。最後獲得慈善企業家認同創辦人的理念,楊捷也允諾將共同推廣深呼吸健康照護管理概念,故鼎力支持基金會成立,並於2011年11月正式成立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以便進行更完整、更全面的收容與照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