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消息】兒少權益工作坊—《有時Mama,有時Mimi》紀錄片座談

本基金會長期投入不分國籍兒童的照顧服務,守護在台灣的移工寶寶們,讓其有平安長大的機會,也因此相當著重在「兒少權益」領域的關注。

今年七月份預計將舉辦三場兒少權益工作坊,內容涵蓋兒童權利、安置照顧等議題,並以線上方式進行。第一場已於上週六(7/16)順利結束,除放映由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支持拍攝的《有時Mama,有時Mimi》影像紀錄片外,我們也邀請到紀錄片導演蔡佳璇、監察院王美玉監察委員,以及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楊姐),一同和我們探討移工婦女以及非本國籍孩童目前之處境,以及站在兒少權益的立場,我們可以做出哪些努力去協助這些孩童。

蔡佳璇導演在映後表示,透過影像記錄這些移工家庭重要且有意義的時刻,對他來說是重要的。從這些日常讓社會大眾理解他們也會有人性的需求,不只是勞務功能而已,然而這些需求在現行的政策當中是沒有被考慮進去的,導致這些孩子在出生後沒辦法得到完善的保障。

楊姐也在座談當中提到,這些移工婦女所生下的孩子雖然被大眾媒體稱為「黑戶寶寶」,沒辦法享有健保的情況下,所衍生出的醫療費用是相當龐大的。但他們仍舊為一個個體,是需要陪伴和需要照顧的個體,而現行政策無法滿足照顧孩童的需求其實是整體社會結構的問題;對此,王美玉監委也補充說明,即便政府目前有移工權益相關的政策法案,但配套措施不足的情況底下,迫使移工在孩子出生後,必須面臨到無論是醫療上與教育上的各種支出,甚至是保姆費等開銷,若沒有社會的支持補助,種種問題累積下來最終迫使他們還是需要回到自身國家。

然而,「人權」是台灣相當難能可貴的核心價值,而移工之於台灣社會也絕對不只是勞動力,他是一個生命、是一個人,組成家庭生子後便是三個人的生命、是一個家庭,也因此我們該如何善待這些移工及移工孩童,是我們應當著手努力的方向。期許未來在政府單位和民間團體共同協作之下,人權相關法案與政策和照護工作能夠越來越周延與人性化。

 

邀請您一同以行動支持「全日型兒童照顧計畫」https://bit.ly/3uRL1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