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消息】活動分享—第20屆臺灣同志遊行「無・限・性——解構框架,性/別無限」
- 舉辦日期:2022年10月29日(六)
- 起、終點:臺北市政府前廣場
- 當日時程:
12:00 「彩虹市集」正式營運
13:00 上半場節目開始
14:00 隊伍出發
16:50 下半場節目開始
19:00 遊行活動結束
今年2022年對臺灣同志遊行而言,實為意義非凡的一年,自2003年從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公園)出發的那一刻起,臺灣同志遊行已走到第20個年頭——這20年來,遊行的主題從第1屆的「看見同性戀」到第18屆的「成人之美」、第19屆的「友善日常 in Taiwan」,我們期待社會大眾能看見性多樣社群(LGBT+)、理解並尊重每個人的認同,更進一步讓友善落實到日常之中;但在臺灣同志遊行已持續倡議邁向第20年之際,為何還是有很多性多樣社群無法被看見、理解與尊重,或無法生活在友善的環境之中呢?在談論這個議題之前,我們不妨先聊聊這20年來,同志遊行乃至整個同志運動都在做些什麼吧!
在目前性別二元的概念仍未鬆動下,很多人無法理解性/別是「無限」的,因此我們在做的其實就是「解構性/別的框架」——也就是「性解放」。或許你聽過「性解放」,但你知道同志運動其實是性解放運動的一環,而同志遊行就是在做性解放嗎?性解放的意涵為:「破除所有對性的壓迫與汙名」,進而讓每個人都能擁有身體與情欲的自主權。反同團體一直以來拿「性開放」來攻擊性解放,聲稱傳統道德或家庭價值會被性解放運動消滅,正是因為他們不曾也不願去理解性解放的核心理念,認為性解放就等於性開放,會讓道德淪喪,故高舉一夫一妻的家庭價值來迫害不符此道德想像的人們;甚至以為同志運動必然也是用倡議「性解放」的方式來壓迫非我族類,實落入了狹隘的二元對立思考。
但我們的立場並非如此,臺灣同志遊行歡迎任何人來表達意見,不論你是贊成或反對某項議題,更不會排除某種聲音。因此,我們從不否認性開放是性解放的一環,但相對地,「性保守」也是性解放的一環,甚至「不需要性」亦同,因為性解放的真諦就在於——不論一個人選擇了性開放、性保守,或原本就不需要性,都不應受到社會中任何的壓迫與汙名。是故在性解放運動的傘下,每個人的選擇或不選擇都應該被理解與尊重,這也是臺灣同志遊行一貫的立場;更進一步言,我們也期望有一天,任何人都不再需要特地標明自己的身分,在保有其自我認同的前提下,無論一個人是否為LGBT+,或不論他出櫃與否,都不影響社會看待他的眼光及對待他的方式,每個人只單單以他的身分認同被尊重,活在一個看見多元、理解並尊重差異的社會之中。
然而,這樣的願景並非一蹴可幾的,目前在社會上仍有許多性/別的框架需要被解構。首先,雖然同婚立法已通過數年,但不論是在適用的法律上,或對社會大眾而言,同婚和異性婚仍舊是有別的,如在禮俗祭祀上,或族譜稱謂等;縱使未來有一天同性可以適用民法結婚,但法律不會因為它被寫進法條中,就真的成為法律,而是要讓社會大眾接受它背後的價值,或其所要塑造的秩序。因此在現階段,我們不僅要讓社會大眾知道同婚和異性婚在法律要件上並無二致,毋需另立專法,且在共同收養、人工生殖與跨國婚姻上,同婚仍設有諸多限制外,更希望社會大眾可以理解同婚和異性婚在實質上的差異,而不是再把同婚套進異性婚的框架之中——真正的尊重差異,是在給予平等權利保障的同時,也尊重對方與自己相異的地方——如在稱謂部分,若能避免不假思索地將「夫妻」、「爸媽」等稱謂套在對方身上,而是先花一點時間確認對方希望如何被稱呼,對於建構多元友善的風氣就相當有幫助;而建構友善風氣這件事,不論我們是什麼身分,都可以從自己開始做起。
再者,對於關係的想像可以更多元。目前除了異性家庭外,社會只接受一對一同性別的封閉式伴侶關係或婚姻,而同性配偶甚至不能共同收養小孩;但婚姻只不過是眾多關係型態中的一種——且是全餐的概念,無法與對方協商要負擔何種權利義務——其他如BDSM中的主奴關係、開放式關係等議題也應被看見;伴侶法、多人家屬等制度也應被建立。此外,維持單身也是一種選擇,但社會對於單身者也存有不少歧視與不公平的待遇,如店家不收單人客或要加價等;單身者往往受到各種揶揄(如被視為「魯」)或催/逼婚的壓力,導致當事人自信低落或過度焦慮,反而採取極端或錯誤的追求方式,如跟蹤騷擾、PUA等,造成被追求者的傷害。因此我們呼籲,在沒有傷害到他人的前提下,任何人都有追求自己舒適關係的權利,法規、社會輿論等不該成為一種阻礙;各種關係模式都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會再有人高舉一種關係型態作為典範來要求他人,而是每個人為自己的生活打造舒適的人際網絡。
此外,「刻意強調的友善」也可能變成一種框架。我們在去年的主題說明已有提到,何時才能不用「友善」這個詞,就是當我們不再需要用「友善」去標榜任何特定人事地物時,也就是處處皆友善、無處不友善,這才是真正友善的社會。以現階段而言,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同志友善的場所、店家,乃至同志友善企業等,但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是:當我們強調「友善」的同時,不就代表有其他地方不夠友善,所以才需要一個避風港、一個世外桃源嗎?而這友善正來自於「你是同志」——這樣的友善容易劃分你我,且甚有可能變成「隔離但平等」的工具,因為「你們同志」就待在那個「同志友善」的地方就好了。(雖然去年主題說明已有強調友善不是專用,但仍不乏有心之人利用這樣的概念,將「友善」作為區隔異己、眼不見為淨的柵欄。)然而,同志身分不該是個框架,「身分」可以作為一種認同、一種找到歸屬感的方式,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打破加諸在同志身分上的框架,而非同志身分本身,更不是空泛地強調我們的愛都一樣——唯有當我們都能尊重每個「人」的自主性與多樣性時,才能看見不同身分認同的「無限」可能性。而要撐出每個人都能不受限的空間,不僅需要不同倡議團體在各自關注的議題上持續發聲,更需要的是你我對於每個「人」的尊重、理解甚至站出來爭取權益,才有可能邁向真正友善的未來。這正是臺灣同志遊行每年持續舉辦、邀請不同團體上台發聲,更希望大家能在遊行這天走上街頭的原因——不只是為自己而走,也為了無法上街的人而走,讓現身成為改變的可能。
走過這風風雨雨20年,臺灣同志遊行承載著各式議題、各種標語,也一直致力於在社會中推動各類平權議題——從早期讓大眾看見同性戀、呼籲政治人物採取實質行動,到倡議除了同性戀,各個性多樣社群(LGBT+)都應該被看見,乃至於後來見證同婚專法的誕生,臺灣同志遊行一直都與性多樣社群站在一起。然而,遊行並不以此為終點,在這20週年的十字路口,我們希望社會大眾都能看見、理解與尊重每個人的「無・限・性」——因為性/別可以有「無限」多種可能性,也應該「不受限制」;我們想推動的不只是性別/同志友善,更希望整個社會對於友善有更深入的認識,當我們解放各種侷限與壓迫的既有框架,就能朝向無處不友善的多元社會前行。期盼在未來,無論你的身分、性別、性傾向、喜好、關係狀態為何,都不再需要接受任何標籤與框架的束縛,而是能在社會中以自己喜歡的樣貌生活著,社會氛圍、法律制度、相關措施等都不會再是阻力而是助力。這樣的社會,正是臺灣同志遊行走到這20年後,繼續向前行的動力。
以上資訊取自台灣同志遊行官網連結:
第20屆臺灣同志遊行官方網站 / 2022 Taiwan LGBT Pride Official Site (taiwanpride.lg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