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剪報】10萬元換右手 蘇州女孩難忘在台移工悲歌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陳國維

來自中國蘇州,今年 7 月在台灣拿到碩士學位的姜雯,因就學期間到台灣國際勞工聯盟的志工行列,幾年來,深入田野蹲點,與在台移工訪談、書信往返,甚至探監,喜愛文學創作的她,將所見所聞化為畢業製作,現在更獲得台灣的出版社支持,將相關內容出書。

姜雯提到,她最難忘的服務案例,是 4 年前來到台灣,當時年僅 20 歲的印尼女移工莘蒂,莘蒂當初付了新台幣 10 萬元的仲介費,卻被仲介帶去做許可外的工作,後來向勞工局申訴,才換到一間家庭企業上班,在工廠操作沖床機,但主管只操作一次給她看,就要她上工,結果有一天,她的右手不慎被沖床機壓碎,人還在治療期間,仲介和雇主就遞給她和解書,要她簽字,否則就中斷她的治療,莘蒂只好簽下形同賣身契的和解書,「用 10 萬塊換 1 隻右手」。姜雯:「(原音)她真的她就是帶著傷來的,那東西就是看在你眼睛裡的,那我當然會很震撼啊!」

姜雯表示,移工在台的相關制度必須調整,應開放移工能自由尋找雇主,且待遇應回歸市場機制,不能和台灣勞工脫勾;若擔任家庭看護,也應給予勞基法或其他法令的保障,並建議廢除私人仲介制度,回歸由政府機構進行移工管理。姜雯:「(原音)並不是說我要批評台灣,或是說批評雇主,我覺得是我批評的就是這個台灣的外籍勞工制度,這個歧視性的政策跟他們所受的結構性的困境,只有說這個東西改變了,這一整群人的勞動條件、生活處境,才會變得更好。」

姜雯說,希望台灣民眾在了解移工們的處境後,能對他們更好一些,未來她也將持續深耕移工議題,希望到東南亞國家工作或進行相關研究。

報導來源:中央廣播電臺 2018.11.6

《奴工島:一名蘇州女生在台的東南亞移工觀察筆記》

▍作者簡介

姜雯

1989年 出生於江蘇蘇州,荷蘭漢恩大學主修國際商業管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碩士,離開家鄉十年有餘。生性散漫又不安分,路總是走到哪算哪。

書寫東南亞移工,源自本身的離散、流動和勞動經驗。希望透過文字,可以從個體生命深入到體制結構,擁有文學性美感的同時,也更加有政治性的力度,並還原出一個人的樣貌,個體的多元,而非只是一群生產線上的廉價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