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剪報】不一樣的過年 | 關愛之家楊婕妤:讓每位無國籍寶寶都能快樂過好年

《親子天下》雜誌策畫「不一樣的過年」專題,選題包含同志家庭、海外留學生……等。其中亦採訪本會文山婦幼中心及創辦人楊婕妤,報導摘錄如下:


全文閱讀


作者:蘇逸涵 攝影:黃建賓

讓孩子和普通人一樣平安快樂的過年

因為幾乎來者不拒的救援各國在台遇到困難的移工媽媽和孩子,楊婕妤笑說,「關愛之家一年得過「四次」年節。」,她凹起手指細數,「泰國的潑水節、伊斯蘭教的過年、新曆年和農曆過年,我們都會過。」他們就曾帶孩子們到桃園參加舉辦的潑水節,或是到清真寺進行禮拜,讓孩子也有機會接觸家鄉年節。台灣的農曆過年尤其盛大,關愛之家各分部的大人、小孩都會來到文山這裡住幾天,兩、三百人齊聚一堂,每個人都換上豔紅的新衣,熱熱鬧鬧的發紅包、吃上一頓年夜大餐。

更有趣的是,關愛之家的「年菜」,往往是異國料理大集錦,印尼、緬甸、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來自世界各地的移工媽媽們下足了功夫,在關愛之家的餐桌上,用家鄉料理為年節增添許多色彩。

「其實也就只是想讓孩子在過年過節時,都能和普通人一樣,平安快樂的過。」楊婕妤說,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在兩、三歲的時候隨母親返國,但許多留在關愛之家的孩子仍是「無國籍」和「無居留權」,因此沒有健保可以看病、教育問題也難以處理,若要長期留在台灣,還需要經過法院才能獲得國籍。

因此,楊婕妤口中的「平安開心」,其實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般容易,更多的是令人難過的個案。楊婕妤苦笑,說她其實採訪前才剛辦完喪事,是前天來到關愛之家求助的移工媽媽早產生出的孩子,「小孩子五官很美,但一出生呼吸就很弱,過不久就死亡了。」楊婕妤說,他們通常都會帶到清真寺土葬,小孩子只佔據一塊小小的長方形,她翻著手機裡的照片,默默的盯了一會兒。

報導出處:親子天下 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