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團專題】聖功基金會芥子園:捨不得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報導來源:停泊棧 第 73 期(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發行) 圖片出處:聖功基金會芥子園
文 ◎謝佳靜
給一份力量,圓一個夢想
有鑑於近年來失業與經濟弱勢、單親、隔代教養、外籍配偶等家庭逐年增長,為協助這些家庭的兒童及少年在成長階段能獲得適當照顧,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內政部兒童局自 2003 年起於全台灣各地補助非營利組織於社區中推動建立 「兒童少年社區照顧支持系統」,以整合社區資源網絡、扎根社區的理念,透過 「課後照顧方案」(after-school programs)及相關服務,提供社區中兒童少年的照顧輔導與家庭支持服務。(吳秀照、黃聖桂,2010) 惟有別於一般社福團體或社區發展協會辦理的弱勢兒少課後照顧據點,皆囿於經費及人力,服務僅能以兒少補救式教學,輔以部分品格、生命教育課程、供餐及協助連結或轉介資源(如:急難救助、物資)為主。財團法人聖功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於高雄鳳山區的芥子園兒少課後照顧據點(以下簡稱「芥子園」),覺察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比一般的孩子要面對較多的成長、教育及貧窮風險,社會參與和社會融合的機會亦相對較少;同時,實際照顧者因為本身照顧能力薄弱或多重角色負荷,甚難獨立承擔育兒及教養之壓力。(吳秀照、黃聖桂,2010) 為加強對弱勢家庭及其子女之照顧與輔導,提升家庭教養、親子溝通、及穩定學習成長等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芥子園將服務分成兩個方向,除了由專業老師帶領兒少課業輔導、品格教育及社團相關課程,還安排社福人員在社區中扮演十分重要的中介角色。 [caption id="attachment_6494"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0"] 芥子園讓孩子自主經營社團,每學期至少公演一次,提供展現才藝的舞台。[/caption]
助憂鬱嬤、受暴孫走出人生低谷
芥子園吳欣怡主任以實際例子分享。初到芥子園的小良眼神總有很深的恐懼,對人充滿防備,有時個性衝動易與同學有糾紛,說謊、偷竊的問題層出不窮,奶奶雖努力導正他,但總在大庭廣眾下掌摑或羞辱他,教養方式過於激烈,總是讓小良怒目相向。 經過社工的家訪,了解小良過去曾遭母親的同居人施暴、虐待,在社會局安置一段時日後轉由奶奶照顧。奶奶因脊椎開刀失敗,需長期忍痛、無法久站及工作,加上大伯自殺未遂,身心都有憂鬱傾向,經過多次的介入及訪談,社工成了奶奶與小良的溝通橋樑及緩衝,「用什麼方式教養小良」,奶奶在演練過程中常有挫敗感加上生活壓力,曾數度想放棄……。 但社工及輔導老師總是不斷地帶領奶奶看見小良的進步,也透過親子活動及教育,讓祖孫共學,進而安排奶奶加入成長團體,從其他照顧者及專業人員中習得正確的教養方法與支持。另一方面,透過品格、生命課程加強小良正向價值觀的涵養,並在發掘其獨特優勢,給予正向回饋,如:讚許他分享在校營養午餐給家境清寒的同學;有活動演出時,會提早到場練習並擔任「大哥哥」的照顧角色,成為其他弟弟妹妹的模範。 [caption id="attachment_6493"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0"] 透過家長成長性團體活動除提升教養及生活管理知能,還可增強其內在力量。[/caption] 在長期輔導與陪伴下,奶奶改變了,除肯定小良的進步,不再提棄養他的事,也不會當眾羞辱他,且臉上笑容變多,憂鬱症亦逐漸痊癒。今年邁入國三的小良,眼神變溫暖了、個性越來越溫和、笑容增加。 欣怡主任表示:「社區兒少課後照顧據點,重視家庭功能的提升,強調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因為只改變孩子不改變家長,成效是很有限的。家長是孩子的行為榜樣,並且可發揮正向的影響力。」只是地方服務的扎根需要龐大的營運經費,政府的經費有限,仍需仰賴社會大眾的捐助及民間團體方案經費的申請。欣怡主任代表芥子園感謝萬海慈善挹注 60 萬元補助款,力挺其2018年該方案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