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剪報】異域生養—上萬名移工父母與他們孩子的歧嶇路

文字|曹馥年、陳德倫
攝影|楊子磊

2022年,台灣引進移工第30年,全台已逼近70萬名移工,為台灣撐起無數的藍領工作,以及數十萬家庭的照護工作。然而,移工隻身來台的景況已大幅變化。近幾年,每年約有1萬名移工在台灣成為爸媽,而這人數只是冰山一角。

《報導者》歷時5個月探究這群移工爸媽的面貌。從山區、科技園區到社區巷口,都有不被留意的隱形全家福。我們在中央山脈裡的村落裡,發現一個個具規模的失聯移工聚落,他們在這裡生養下一代,孩子鮮少離開過這座山頭。我們在工業區、教會、NGO組織、地下保母網絡裡見到她們,與一位位生產前後正在庇護所生活的移工媽媽深談,看到移工家庭在台生養的歧嶇路。

但這條異域生養之路,從懷孕那刻就是一場大冒險。即便移工和台灣的勞工一樣,在法律保障下有生養子女且不被解僱的權利,但不少移工一懷孕就上網買藥或循地下管道墮胎,而決定留下孩子的,有人害怕地藏起孕肚,不去產檢,甚至一路瞞到生產當天。她們鋌而走險,母子與死神搏命,怕的是丟掉工作、被迫回國,或是面對托育的困境。

「好工人」或「好父母」,在台灣成了二選一的難題。

對台灣雇主而言,移工市場已從供過於求轉移到供不應求,缺工、搶工之下,一旦移工孕產,如何維持產線的運作、家庭照顧人力的缺口?人權與人力的天秤,如何平衡?社會看待這個議題的角度,該怎麼從呼之即來的「客工」轉變到「留才久用」的夥伴思維,規劃長久的實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