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中央社巴黎2日綜合外電報導) 今天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抑制藥物,可讓男同志伴侶間即便未用保險套從事性行為,也不會傳染愛滋病毒。 法新社報導,這項研究追蹤歐洲各地近1000對男同性伴侶達8年,受試伴侶裡一人為HIV陽性反應者並接受「抗反轉錄病毒療法」(ART),另一人則為HIV陰性反應。 這段期間,醫生們未發現任何受測伴侶間相互傳染HIV病毒的個案,大大增添ART能終止HIV傳染的希望。 這項研究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共同帶領這項研究、來自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羅傑斯(Alison…
從愛滋病被發現至今,其治療方式亦與時俱進。現在,患者能透過服用數十種藥物結合的複合劑來控制病毒,以防人體免疫系統受到嚴重損害,進而導致更嚴重、往往致命的後果。 但要控制愛滋病需要時時保持警戒。只要少服用幾劑藥物就可能給予病毒產生抗藥性的機會,並使這樣的新病毒大量複製而充斥全身。 在一篇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中,來自台灣聯合生物製藥公司(United BioPharma)的研究人員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們發現似乎僅需要定期注射藥物,就能成功阻斷愛滋病毒,同時改變當前每天都得服用的用藥模式。連同此研究結果在內,…
今年兒童節,我與同學組織公益團隊,義賣爆米花及糖果資助關愛之家移工媽媽與無國籍寶寶。義賣過程中偶有挫折,當人群稀稀落落,也有幾分失望,學弟妹則紅著眼眶拚命叫賣,希望透過小小的力量,成就大大的愛心。 隔週,我們帶著義賣所得前往關愛之家,執行長讓我們看了關愛之家的介紹,就引導我們前往與小朋友互動,陪他們一起玩遊戲。少數孩子怕生,看到我們便嚎啕大哭,我抱起一個小女生,安撫她的情緒。許多孩子看到小女孩依偎在我們身旁,紛紛靠攏過來。多數的孩子缺乏父母親的愛,恣意的在我們懷裡撒嬌,享受我們給他們短暫的擁抱與溫暖。 接著,我們前往嬰兒房幫忙志工照顧嬰兒。我看到一名志工正在幫罹患小腦萎縮症的男孩按摩,…
 20世紀,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愛滋病毒)襲捲全球,且因初期缺乏有效藥物,多數患者均在短時間內死亡,令其贏得「20世紀黑死病」的稱號。疾管署(CDC)統計,自1984年至今,本國籍愛滋病感染者累計達3萬8439人;惟據推估,礙於各種原因,國內至少還有7000人為愛滋帶原者而不自知,而如何降低「愛滋黑數」,不但攸關患者自身生命安全,更是防疫工作的一大挑戰。 愛滋病學名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由於患者體內重要免疫細胞(CD4)的數量,會因愛滋病毒(HIV)的攻擊而迅速大量減少,導致患者免疫功能瀕臨全面崩潰,而肝炎、肺炎、結核病、帶狀皰疹等免疫相關的各種併發症,…
廖學聰說,罹病後的人生,沒有任何遺憾,豁達面對。記者陳雨鑫/攝影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歷程,身為醫師的我,曾想過自己總會罹患一種疾病而離開,但是哪一種病?思考過後並沒有結論,一直認為「老了總會想到」,沒想到2017年一直出現血便,我想應該是大腸癌找上門了。笑說病情 妻崩潰、我無力因為在友邦史瓦濟蘭的工作繁重,我直到2018年1月才返台檢查,聽到報告那刻,「確診大腸癌第四期並有一處轉移」,我心裡想,病情果然被我拖延了。 我沒有太震驚,畢竟當出現症狀時,心裡早就有底,腦中也浮現一些統計數字。根據統計,18歲以後的成年人,四分之一會經歷癌症,但不一定死於癌症,…
我國愛滋感染者近7成是經濟狀況尚未穩定年輕族群,為避免經濟負擔導致延遲確診,疾管署與全國愛滋指定醫事機構合作,凡是參與「在家愛滋自我篩檢計畫」且初篩為陽性民眾,即日起攜帶可清楚辨識「自我篩檢試劑編號」照片,至愛滋指定醫事機構進行確認檢驗,當次就醫可減免部分負擔。 據疾管署統計,去年愛滋篩檢數為174萬7274人,與前年173萬8209人差不多,但去年新增愛滋感染人數為1993人,是繼2009年以來最低。 年齡層以25至34歲年輕族群為最多,共占44%,其次為15至24歲,占26%,這兩個年齡層新增人數也都較前一年下降,但仍有3成3感染者延遲診斷。對此,…
近年虐童、狼師事件頻傳,趕在兒童節前夕,立法院院會今天三讀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正案,未來托嬰中心將強制加裝監視錄影設備、衛福部必須建立兒童死因調查機制;為避免狼師、惡保母危害兒少權益,本次修法也強化不適任人員資訊系統建置,未來兒少機構在聘任人員前必須進行資格審核,並通報主管機關。 為避免狼師、惡保母進入兒童照護體系任職,本次修法規範兒少福利機構、課後照顧班負責人、工作人員消極資格要件,需要檢附良民證,且曾犯有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經緩起訴或有罪判刑者,不得擔任工作人員或負責人,若雇主聘用人員前未主動查證資格,也將祭出罰則;為避免惡保母危害兒少安全,…
台北市 / 陳璽鈞 採訪/撰稿 李宇承 攝影/剪輯 外籍移工來台灣工作,背後有萬般無奈,但如果在台灣生育了下一代,又會衍生哪些難題呢?根據官方統計,光是失聯移工、在台灣生下的「無國籍孩子」,已經超過6百人。而立委推估、實際人數恐怕逼近「兩萬」人!這群孩子,沒有身分,就學、就醫、就養,都成了問題!為了不要讓這些移工寶寶流落在外,位於台北市的「關愛之家」,近年來、扛起重擔、照顧這些沒有國籍的孩子,也成為移工媽媽們在台灣的娘家。 渴望擁抱孩子努力的往前爬!圓滾滾的大眼睛,長長的睫毛,還有微捲的頭髮,看得出來這對雙胞胎,和台灣孩子長得不太一樣,而一旁呵護有加的安妮,就是她們的媽媽。「楊桃」和「櫻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