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的生活受到了衝擊與改變,例如在家工作、隨時配戴口罩,為了維持照顧與服務品質,環境消毒清潔的頻率也更頻繁,我們都會努力堅守工作崗位,希望疫情早日過去。
因為有大家的幫忙,關愛之家的服務項目持續拓展,我們也提供了線上以及手機等捐款管道,很開心在2021年能夠與7-11 i-bon 還有全家便利商店FamiPort合作便利商店機台捐款;而在2022年,我們更新了捐款方式,同時提供了Line pay捐款以及街口支付,透過手機就可以小額捐款,立即支持我們的照顧服務工作。
Linepay捐款說明
街口支付捐款連結
讓你的愛滋醫療經驗,成為邁向零歧視與去汙名的重要關鍵
我們誠摯地邀請愛滋感染者及受愛滋病毒影響族群,提名您在個人愛滋醫療經驗中,曾陪您一起戰勝愛滋污名與歧視的健康照護者,並且讓您與您的健康照護者,能夠有機會接受表揚,並讓您們的故事成為「促進提供愛滋零歧視與去污名醫療服務」的重要關鍵。
本次活動之各地區的優勝代表,將有機會被邀請參加 2022 國際愛滋病大會線上會議,於公開的頒獎儀式中接受表揚,並參與優勝者記者會和與專家進行討論、出席相關的會議,並有機會與愛滋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行更多交流。同時我們將在台灣舉辦愛滋零歧視去污名工作坊,邀請優勝組合分享提供愛滋零歧視健康照護經驗,…
全家便利商店的FamiPort小額捐款,自2021年1月1日起開通上線後,關愛之家透過媒體通路宣傳,在官方網頁、Facebook粉絲專頁製作相關說明,希望讓捐款人了解這款便利的捐款管道。感謝社會大眾捐款人的支持與大眾捐款人的關心,每個孩子都能夠獲得充足的照顧資源。 在關愛之子家園中,我們提供讓孩子平安、健康長大的環境,並且由48名直接服務的專業照顧團隊提供各項照顧服務,讓0歲至2歲的嬰幼兒,擁有足夠的學習刺激,希望讓學齡前的大腦健全發展;而2歲以上的孩子,透過團體課程、分享玩具等等,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生活自理,與同儕互動。疫情期間雖然無法外出,保姆及老師仍想盡方法,透過遠端教學、…
疾病管制署為推廣及照護病友於疫情下的影響,提供新冠肺炎疫苗的第三劑以及第四劑的加強宣導,詳情可參考疾管署相關衛教資訊: 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病人,即使完成2劑COVID-19疫苗接種,多無法獲得足夠的免疫保護力,建議12歲以上經醫師評估病情穩定之下列對象,「建議」接種「基礎加強劑」(第3劑),「基礎加強劑」後,仍建議5個月後施打「追加劑」(第4劑), 另外在接種疫苗註記,可採用「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俗稱小黃卡),或是用健保快易通App上的接種資料做核對,兩種方法均可作為疫苗施打紀錄的依據,於醫療院所施打時出示即可。 ※建議小提醒 於「基礎加強劑」(…
幾乎人人一隻手機的時代,使用行動支付越來越普遍了, 支持關愛的朋友們,手機裡有街口App嗎?經歷肺炎疫情肆虐,許多人的工作型態與消費習慣改變,網路購物、在家工作,而線上支付不用掏錢是防疫新生活的消費方式;有個可以讓您購物、簡單分帳、線上購物的App,讓生活更方便。街口支付最近與關愛及其他公益團體合作推出以下活動,支持關愛的朋友們,一起歲末暖洋洋。 百元捐款|歲末寒冬更溫暖捐款傳送門: https://pse.is/3ywx76打開街口APP點選「百元捐款廣告」點選「保暖品募捐」立即送暖「關愛基金會」
台灣露德協會、關愛之家與哥倫比亞籍藝術家-畢七月(J Triangular),以女性培力觀點發起《The Women’s Video Support Project女性錄像互助計畫》,邀請三位女性感染者透過影像細膩闡述自身故事,共同剪輯成《Hope Drops滴水希望》。
此影像作品為藝術家與三位女性愛滋感染者共同創作而成,於2021年12月1日「世界愛滋日」當天,代表亞洲於全球一百間美術館中放映展出。期待全球民眾看見女性愛滋感染者的艱辛處境、情緒掙扎與感性訴求,給予更多關懷、體諒與鼓勵,並撕去歧視標籤,用「愛」建立起友善、溫暖的對話,傾聽並支持每一段動人的生命故事!
「醫生說是腦瘤,今天就要緊急開刀,不然會有生命危險」 年幼的Mosa,爸媽都是印尼籍的移工,母親當初發現懷孕了便到關愛之家尋求協助,順利生產,做完月子後便自行帶回扶養。Mosa的父母平時忙於務農,工作的環境又在深山內,媽媽便將小孩交給同為印尼籍來台工作的朋友照顧,一天提供500元台幣的照顧費用。 某天從朋友家接回Mosa,說到小孩今天跌倒受傷,原以為不礙事,但卻發現孩子之前活蹦亂跳的,現在卻無法好好站立行走,連話都說不出來,只能發出簡單的咿啊聲,對母親的叫喚也不太有反應;送去工作場所附近的診所,醫生一時也不能確診,只建議要到大醫院檢查,Mosa的母親便急急忙忙湊了些旅費,…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暫緩了參訪與志工活動,而孩子們每天的生活依然要過,吃飯、上學、玩遊戲,都是學習成長的一部份;希望透過這支影片,讓大家了解孩子一天的需求,也感謝機構裡的媽媽跟褓母的照顧,最感謝的,還是社會大眾長期不間斷的支持與關注,讓孩子能夠吃飽長高,平安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