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爸爸生病多年且已90幾歲,小明原本申請一位印尼籍移工幫忙照顧爸爸,老人家在今年過年期間往生,後續仲介公司協助小明於老人家往生30日內向勞動部申請移工轉換,而這段期間對移工及雇主法令均有規範,移雇雙方應謹慎處理。
被看護人往生後,移工除協助治喪事宜外,雇主不可以指派移工從事照顧他人、洗車、溜狗等許可以外的工作,否則將依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3款「指派所聘僱之外國人從事許可以外之工作」規定,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而移工在轉換雇主期間,基於移工之前認真照顧老人家,原雇主可能讓移工繼續住在家中,此時原雇主的聘僱許可函已經被勞動部廢止,原雇主切記不可指派移工從事工作,…
醫藥資訊引用及翻譯自 nam aidsmap: HIV-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unconnected to inflammation in people taking ART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雖然抗逆轉錄病毒療法(也就是俗稱的雞尾酒療法,英文簡稱為 ART)成功的抑制了 HIV 並讓感染者得以獲得近乎與一般人類似的壽命,但許多感染者卻也真實的出現了體內慢性發炎的狀態。
先前已有研究指出,感染者體內慢性發炎可能導致感染者比非感染者更容易罹患一些疾病(例如:…
勞動部表示,近期製造業受出口訂單影響,有部分移工自工廠轉出,預計將讓願意聘用轉出移工的雇主增加5%聘僱名額,促進業者僱用,現正進行法制作業,預估上半年可啟動。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長蘇裕國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近期製造業受出口訂單影響,有些移工自工廠轉出,為促進國內雇主銜接聘用這些移工,上個月已在跨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小組會議討論,預計建立新制度。
蘇裕國指出,新制度設計,若較不受出口訂單影響、有條件進用勞工的雇主,願意聘僱國內轉出移工,將讓其額外增加5%移工聘用名額;目前討論已有共識,正在進行法制作業,預估今年上半年可啟動。
對於有團體倡議取消家庭看護移工遞補等待期,…
主播張齡予從大學時期就開始擔任「關愛之家台灣關愛基金會」的志工,她表示文山關愛之家多年來照顧愛滋寶寶,光是日常服務的寶寶們就有上百位,奶粉、尿布消耗量也非常大。張齡予去年底生下兒子「小班長」,初為人母的她體會到養育孩子的不易,日前她更將自家多出來的嬰童用品捐給關愛之家,希望拋磚引玉募集更多必需品,將愛延續下去。
張齡予說目前關愛之家的奶粉和尿布已面臨斷糧危機,她原先訂了10箱尿布要送去,廠商覺得她大量訂購不太尋常,因此詢問原因,得知是要捐給關愛之家後,豪氣表示10箱尿布直接捐贈,讓她相當感動。
這次張齡予除了捐贈兒子平常習慣喝的奶粉,此外還有來自於周遭親友的恩典牌,…
猴痘疫情大爆發!疾病管制署今(18)日公布國內上周增加15例猴痘個案,創單周新高紀錄,其中分別有13例本土與2例境外移入。13例本土分別是北部12例、南部1例,年齡介於20多歲到40多歲,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及紅疹等症狀,到醫院就醫採檢通報確診;境外移入則是來自馬來西亞與日本。 疾管署說明,我國自去(2022)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40例病例(31例本土及9例境外移入),其中9例住院治療中、7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其餘24例已康復。 疾管署統計,截至4月17日共計完成7,024人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
對於生活有想像、對於樣貌有期待,「HIV感染者」跟所有人一樣渴望追逐理想。但疾病往往會讓他們遭遇更多考驗,因此桃園醫院愛滋病照護中心推出「90 天你的理想型練習計畫」,透過指導與競賽的方式鼓勵感染者克服病症,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實現最美好的自己!
愛滋感染者今昔大不同 維持生活品質是重要下一步
講到愛滋病患,你對他們的印象是什麼?是瘦弱不堪,還是看起來病懨懨沒有活力?當提到愛滋病,社會中仍有不少人還停留在早年的絕症印象。但隨著醫療與藥物發展,現在愛滋病只要一天一顆藥,病毒量就可以被穩定控制,達到測不到病毒量=不具傳染力(U=U)的狀態,甚至平均壽命已能與一般人相當,…
醫藥資訊引用及翻譯自 theBodyPro: Online Support Groups, Advance Directive Assistance Highlight Service Innovations for People Aging With HIV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HIV 感染者也是一般人。這也意味著感染者也像一般人一樣,需要面對年齡漸長相關的議題。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統計,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50 歲以上的 HIV 感染者累積共 2,976 位(6…
前往中國北京出差的一趟旅行,徹底扭轉杜聰與3萬名中國貧困兒童的人生軌跡。
「我2001年在北京遇到一對來自河南的愛滋病患父子,他們跟我說村子裡還有很多人都得這種病。我感到很不對勁,農村如此保守的地方,怎麼可能會有大量吸毒或性行為?這讓我決定前往河南考察一番,」杜聰說,進到村子之後,他被眼前的景象給震撼了,「我從未遇過一個小小的地方竟面臨這麼大的苦難。」
回憶起當時,杜聰記憶猶新。他告訴《風傳媒》,他看見無數成年人死於愛滋病,倖存者飽受疾病與喪偶煎熬,生活極度貧困,更無力扶養子女,被迫在治病與孩子教育間做取捨,「隨著死亡人數增加,有些村甚至幾乎消失一代青壯年人口,村民對家鄉的未來不再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