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在全球COVID-19疫情下,台灣愛滋工作社群,仍堅守崗位持續透過線上會議方式,參與AIDS 2020國際愛滋大會。凝聚台灣七間愛滋民團,從「治療新知」、「社會工作」與「國際串連」的方向出發,深入AIDS2020會議內容。請與我們一起,從國際愛滋工作與運動經驗,透過反思台灣在地愛滋行動,獲取更充分的工作動能,並對愛滋重新思考。 2020/09/26(六)09:00-17:00 台大集思會議中心米開朗基羅廳​ 這裡有100種方法,請與我們一起面對愛滋,讓恐懼與汙名退散。 深入了解&馬上報名:https://hiv-story.org/meeting/face2020/ 
在和一位住在關愛的朋友聊天時,聽他講到了他的生命故事,他的故事的那份沉重,是真正的常人難以想像和承受的。有時,生活過得舒適,便會忘記有的人們,連生存都是如此艱鉅。 從小便父母離異,妹妹隨媽媽去了日本,失去聯繫,爸爸再娶的繼母不斷向有工作的他要錢,若不給,就換來打罵。爸爸因身體不好也難以管事,他在受不了的情況下,離開了家裡。在朋友家、中途之家、三溫暖間來來去去,甚至曾成為街友,連父親過世都是透過偶然遇到繼母的姊姊才得知,連父親的最後一面都沒見到。後來找到保全的工作,得以安身立命。但命運總是捉弄人,他不慎摔傷了他的髖關節,無法行走且需要人照顧,經由社工轉介來到關愛。  …
在我們小的時候,有部分的孩子對於太空人這個角色,會充滿比較多的有憧憬和許多想像。或許是卡通人物在外太空自由自在地漂浮,看似無憂無慮的樣貌。也可能遨遊在外星河的宇宙,回頭望著地球以及欣賞其他美麗的星球。關愛寶寶們也不例外,看見太空人的看板,都會不自覺地被吸引,而爭相跑到看板後方,露出他們的臉,請老師幫他們拍照,圓一個嘗試成為太空人的夢想。或許關愛的孩子也和多數小朋友一樣,內心有個飛翔在浩瀚無涯宇宙的夢想。藉由太空人漂浮輕盈的視角,來看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同時享受無重力、無負擔和無煩惱的美好時光。
你知道U=U嗎?U=U不是什麼新的火星文,而是英文的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今日收到衛福部疾管署來函,進行推廣「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的去除愛滋歧視訊息。如此正確的消息,當然要立刻分享給大家啊!👏🏼 當感染者穩定服藥後,大部分的人會在6個月左右達到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而不具傳染力,因此感染者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播HIV。♥️ 建立正確疾病訊息,跟得上時代和醫藥觀念的進步,是現代優良國民必備觀念喔!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先生,長年關注關愛之家,以及我們提供的服務。在百忙之中和幾名同仁撥冗到關愛之子家園,由楊姊和主任說明4樓兒童服務的狀況,以及3樓修繕遇到的困難。 大家對我們的服務內容和照顧環境給予肯定,童董事長也和同仁說明台灣移工狀況和其孩子在台的生活,並鼓勵我們能夠永不放棄,持續做對的事。同時期望有更多人能站在同理心的角度,將心比心看待移工兒童的議題。若自身在國外工作遇到生活困難或經濟狀況,能找到機構或單位給予協助,是非常窩心、幸福的。 小朋友們也很喜歡和碩同仁們帶來的小點心喔!
平常文具店內販售的各色圓點點,是非常不起眼的小物品。然而,經果老師的巧妙設計後,竟然能成為一幅白描的畫作,讓關愛寶寶們能夠練習的圖案樣板喔! 關愛寶寶在教室內,透過老師們的教導,慢慢地認識形狀的名稱,還有表達不同顏色,經過一段時間反覆練習和孰悉。這次老師用現有圓形點點貼紙,家上設計過的圖案,讓原點點巧妙地變成一張圖案,圓形大小一致,為的是讓關愛寶寶將點點貼紙黏在指定位置,訓練手眼對焦協調。 還有吸管加顏料,還有白紙一張,讓孩子們練習貼貼紙完成圖案以外,還有發揮隨興創作。吸管的圓圈圈也同樣為固定尺寸,關愛寶寶用吸管沾顏料,直接壓在白紙上,一圈一圈的圖形轉變成新的創作。…
文/馮一凡比爾蓋茲(Bill Gates,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創辦人暨資助人)相信人們過去有能力對抗愛滋疫情,就有能力擊敗新型肺炎疫情甚至其他疾病。 第一個原因在於,他相信科學,新型肺炎疫情中,研究者已經獲得許多重大的進展。他們研發出品質更優良,反應更快速的診斷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診斷出受感染的人們;研究抗病毒藥物的實驗室製作出前所未有的新式儀器,而且他們在疫苗的研究上有很大的斬獲。這些合作的平台不會只對特定的特定的病毒有幫助,同時也會幫助我們對抗愛滋疫情。 當然,我們建立一個合作的平台跟我們真正的產出大家需要的結果,這當中仍然有很極大的差異。如果我們只將藥物跟疫苗提供給最富有的人群,…
珍古德女爵士(Dame Jane Goodall,著名動物保育人士) 在AIDS2020國際愛滋大會的COVID-19夥伴會議提出反思。她提到新型肺炎疫情已經造成全球經濟的混亂,許多人們失去他們的生命,珍愛的工作以及他們摯愛的親友們,但同時這也讓我們思考我們與自然環境以及動物的關係。 過去我們過度輕視自然環境以及各種野生動物,我們恣意大肆破壞雨林環境,讓不同的野生物種逃離他們的棲地,讓彼此本不該接觸的野生懂物產生密集的接觸;因此部分動物間傳播的疾病原本的地域限制就因此被破壞,由原先的宿主物種傳播到其他新的物種,而這些動物也可能因此有機會接觸人類。 野生動物因為棲地受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