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原文出處:中央廣播電台 撰稿編輯:蕭照平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蕭照平攝) 國際權威醫療期刊「刺胳針」在(The Lancet)去年中,刊登一篇有關全球愛滋病覆蓋率的相關文章,由於內容錯引台灣數據、引起誤解。為此,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隨即以論文方式整理文獻並投稿,相關文章在今年4月1日刊出,疾管署表示,除了透過學術方式澄清說明外,也為台灣對愛滋的醫療防治努力留下見證。 國際權威醫療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在去年中,刊登一篇有關全球愛滋病治療覆蓋率的相關文章,而內文所引用台灣的數據卻與實際情況嚴重失真。為此,疾管署隨即根據台灣實際醫療數據投稿一篇研究論文,…
撰文/Asuka Lee 攝影/胡崢 2019年12月10日這天,台北木柵的陽光普照,我帶領《移人》的三位實習生女孩來觀摩「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以下簡稱關愛之家)舉辦的移工寶寶戶外露營體驗活動。出發前我做了很多準備功課,包括事先從媒體上閱讀了許多關愛之家的報導,得知這裡早年收留無處可去的愛滋病患、近年更增加代為照顧移工寶寶的中途之家業務,也是藉由關愛之家的發聲,才讓移工寶寶的議題逐漸為社會所重視。 然而老實講,出發前我的內心很沉重 -- 畢竟這群「移工寶寶」們在寶島上並不是圍繞在祝福聲中出生的,產下他們的女性外籍移工,馬上就會被台灣雇主及仲介視為麻煩製造者,…
原文出處:王婉諭委員臉書粉絲專頁 昨天下午去了關愛之家位於南港新成立的分部,療癒度破表!  在最後合照的時候,小孩一屁股就坐在我的前方,扭呀扭的就到我的大腿上了;然後另一個小孩也一股腦的打開我另一隻手,坐在我另一條腿上。  喔喔喔!很久沒有一腿一隻小孩了,有些吃力,但療癒度還是破表啊! 關愛之家的孩子,過去很多都曾經是「透明的小孩」,而在台灣加入《兒童權利公約》締約國後,確保了國內的每一位兒童,均享有公約權利,不會再因為種族、國籍的不同,而成為「透明的孩子」。 目前在台灣工作的外籍移工,有高達 78 %年齡介於 25 歲至 44 歲,處於生育年齡的他們,若生下了孩子後,常面臨許多問題。…
今年3月1日的國際零歧視日,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希望挑戰女性面臨到的各種歧視,促進大眾對性別平等的自覺與各種實質行動。 (左圖:超過1億3千萬女性沒受教育/右圖:教育即是力量) 儘管部分國家在朝向性別平等上有顯著的進步,女性所面臨的歧視仍然無處不在。與其他類型歧視相互影響,例如種族,民族、障礙別、性傾向或性別認同,這些權利侵害不成比例地傷害了女性,最終,性別不平等影響了所有人的健康與福祉。在許多國家,歧視女性的法律依舊有強制力,同時捍衛女性的基本人權並且保障女性避免傷害與不平等醫療的法律規範還未成為真正的法律。 (左圖:桑格夫人:「無法身體自主的女性不能稱其為自由。」/右圖:…
原文出處:蘋果新聞網 副刊醫療組 攝影:王文廷 愛滋病曾有「世紀黑死病」的惡名,2011年醫界嘗試以反轉入酵素抑制愛滋病毒,2015年臨床實驗證實有效,世界衛生組織終於建議各國進行愛滋病毒的預防性投藥PrEP(Pre-exposure prophylaxis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暨台大內科感染科醫師洪健清表示,預防性投藥阻止傳染效果可達9成以上,再加上提高篩檢率、治療率,全面圍堵病毒之下,愛滋病的根除將指日可待,可望能在2030年終止愛滋病的傳染。 當愛滋病毒進入人體血液後,利用本身特有的反轉入酶酵素,將它的遺傳物質RNA(核糖核酸)變成DNA(去氧核糖核酸),…
瑞德西韋(Remdesivir)是由美國藥廠吉利德科學公司研發,不過卻傳出被中方武漢病毒研究所,搶先註冊這款新藥的治療專利。 (楊台瑩目前擔任吉利德(Gilead)公司執行副總裁) 吉利德開發的瑞德西韋為全球對抗武漢肺炎疫情帶來一線希望,該公司主導此藥物研發工作的執行副總裁楊台瑩(Taiyin Yang )來自台灣,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學系,擁有台大化學博士學位及南加州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 楊台瑩於1993年加入吉利德,並於2015年1月被任命為藥品開發和製造執行副總裁,負責公司所有化合物的研發及產品上市的業務。 報導中指出,吉利德在她的領導下,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HIV單藥錠(Single-…
原文作者:Steven Brocklehurst (BBC Scotland News) 這位31歲,來自英國的James Bushe,原本打算保持匿名,並在社群媒體推特(Twitter),以「機師安東尼」的筆名來發表他成為機師的抗戰過程。但他決定要公開挑戰長年對愛滋感染者汙名的情況。 由於機師需要醫療證明,才能獲得商業航班機師執照。而當時歐洲航空安全局規定,若已成為機師者,爾後感染愛滋病,是可以繼續飛行。然而,受訓前的醫療檢測結果,若呈現HIV陽性則無法受訓,自然不能成為機師。 James表示這不僅僅關乎其個人,關乎任何想成為機師的愛滋感染者,更關乎任何一個行業中的感染者。「…
文|鍾岳明    攝影|楊子磊    影音|鄒雯涵 今年五月,台灣通過同婚法案,迎向「同婚元年」,但同時,護家盟主導的「彩虹媽媽」也走進校園,散播反同思想與愛滋病的恐懼。 1981年發現愛滋病以來,由於死亡率高和透過性行為感染,成為道德恐嚇的工具,其實醫學躍進,愛滋早已不是絕症。然30多年來滿天謠言從未止息,歧視如病毒蔓延,成了防治愛滋最大的阻力,不僅把感染者打入暗處,也讓整個社會陷入黑暗恐懼。 我們採訪3位愛滋感染者:受盡人生折騰的Tina,對女兒保守祕密的Ken,和因感染被退學的阿立,讓他們痛苦不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