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阿蘇卡,或稱Asuka,獨立媒體《移人》總編輯。)
在德國書寫台灣的未來
在台灣逐漸邁入多元移民社會的當下,一位獨立記者黃文鈴嘔心瀝血,跨國採訪超過五十位受訪者,拚出了一本探討理想族群融合方法的書——《誰是外來者》。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它也許能夠協助我們想像一個台灣未來的理想樣貌。
《誰是外來者》以德國與台灣兩地映照,探討在同一時期接收越南移民的兩個地方,各自有哪些不同的措施、政策,社會環境又是如何,並且試圖從中找到一個族群融合的理想方法。
說起來也許會讓許多人驚訝,台灣其實是有接納過國際難民的,但當時是以「僑胞」的名義,…
文字|曹馥年、陳德倫
攝影|楊子磊
2022年,台灣引進移工第30年,全台已逼近70萬名移工,為台灣撐起無數的藍領工作,以及數十萬家庭的照護工作。然而,移工隻身來台的景況已大幅變化。近幾年,每年約有1萬名移工在台灣成為爸媽,而這人數只是冰山一角。
《報導者》歷時5個月探究這群移工爸媽的面貌。從山區、科技園區到社區巷口,都有不被留意的隱形全家福。我們在中央山脈裡的村落裡,發現一個個具規模的失聯移工聚落,他們在這裡生養下一代,孩子鮮少離開過這座山頭。我們在工業區、教會、NGO組織、地下保母網絡裡見到她們,與一位位生產前後正在庇護所生活的移工媽媽深談,看到移工家庭在台生養的歧嶇路。…
《報導者》基金會分眾報總監 楊惠君:
1981年,《紐約時報》首度揭露了,愛滋病在紐約同志圈傳開,從此,這個病毒就與「特定族群」、「特殊性取向」緊密嵌合在一起。雖然不到15年,愛滋雞尾酒療法問世,並且達到超出預期的療效,愛滋,不再是感染即絕望的「世紀黑死」,甚且,用藥效果不僅延長帶原者生命、還壓制住傳染力,近年國際感染症專家大聲疾呼:「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即檢測不到病毒、就沒有傳染力,讓他們好好服藥、比推動「安全性行為」更有效。
然而迄今,愛滋帶原者仍活在「櫃子」裡,包括台灣,世界仍有許多國家將「傳染愛滋」列為犯罪,即使科學家不斷聲明…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大類,後代學者又將其區分成基礎及進階需求。基本需求包含讓人不受生命威脅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及在社會互動中發展出的「愛與歸屬需求」;進階需求則涵括在團體中「被受尊重、肯定需求」,以及擁有足夠量能「實現自我目標需求」。從歸類上來看,馬斯洛將「愛與歸屬需求」歸類在基礎需求,且順序僅次於生理/安全需求,便能知道與他人建立關係、產生情感連結對人活在社會上賦有極大的意義。
雖然每個人從出生那刻起,便開始與他人產生連結,並在成長過程中學習愛與被愛的技能,但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需求,在愛滋感染者身上卻成了可遇不可求,想要卻說不出口的願望...
…
以藝術實驗對話污名歧視,在戲劇故事中同理多元生命
2019年台北當代藝術館與感染誌HIVStory(即臺灣感染誌協會)共同主辦「瘟疫的慢性處方」,該展於同年12月1日世界愛滋日閉幕,以導演林季鋼及其團隊所製作的《等死(旦夕)》(Dance to Death (tàn sì)),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廣場進行戶外演出,闡述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愛滋病毒)感染者如普羅大眾般的日常百樣,為該特展畫下句點的同時,亦為臺灣感染誌協會以劇場藝術進行社會對話的實驗開啟序幕。
2022年,感染誌HIVStory延續「瘟疫的慢性處方」策展精神,…
全球對抗疫情兩年多,「穿梭古今大疫身影─新冠疫情下的醫奉獎得主」報導,聚焦努力消除傳染病的醫奉獎守護神,他們再度把熱情投注百年大疫,當年守護台灣公衛及民眾健康,如今不忘初衷,在新冠疫情之下接受新挑戰。
「我是個關懷HIV、藥毒癮個案的護理師,也是防疫的尖兵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護理師莊苹,在社群平台如此自我介紹。
這短短幾個字背後,是她20多年歲月的投入,因為她對HIV陽性病友與藥癮者的不離不棄,加上她和病友經過長時間相處,不吝付出關心,因此逐漸獲得愛滋病友與藥癮者的信任。
2021年春夏交替之際,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一位HIV陽性病友確診後,接受隔離治療時,…
為讓移工及雇主更方便的取得聘僱許可、轉換雇主許可等資訊,勞動部宣布建置網路查詢及下載系統,自2022年6月30日起,移工及雇主可以全天24小時線上查詢及下載需要函文,無須再向勞動部查詢或申請補發。勞動部在核發移工聘僱許可及轉換雇主許可時,會同時將許可函文紙本寄給移工及雇主,同時提供移工有關許可函文的母國語言說明;若相關函文不慎遺失,可向勞動部查詢或申請補發。
勞動部表示,為使移工及雇主能便利取得相關函文,已自2022年6月30日起,建置「移工網路線上申辦與查詢下載系統」(https://fwad.wda.gov.tw),提供中文暨移工(印、泰、菲、越)母國語言的友善介面,…
疾管署於7月12日新聞稿宣布在國際機場檢疫發現第二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該病例因出國返台後自述疑似罹患猴痘,由機場檢疫人員及醫師採檢後通報確認陽性,目前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疾管署於新聞稿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64國報告至少9,664例確診。 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與照顧確診者的醫護人員有關,因此除疾管署目前積極加強入境檢疫措施,以及針對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做補足之外,民眾自身也須注意若前往病情較嚴重之國家時,應儘可能避免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 國人返國入境時如果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