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3-05-16【香港文匯報】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 圖說:陳志偉(中)表示,下一步會開展新疫苗臨床實驗研究,最快5年後有成果。香港文匯報記者廖穎琪 攝 [divider] 有效醫治及預防愛滋病的疫苗有望最快5年後面世。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估算,2011年全球有3,400萬人帶有愛滋病病毒,導致170萬人死亡,目前未有預防和根治愛滋病的療法。香港大學最新的研究發現,將特定分子PD1與抗原一同注入體內,可誘導生產大量白血球細胞CB8+T,抑制HIV病毒增生和消滅病毒,且防治效果持續。團隊正申請資助開展新疫苗的臨床實驗。 過去30年,…
醫療進步, 愛滋走向慢性病化2013-05-16【自由時報】【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 愛滋病曾被視為「世紀黑死病」,但隨著醫藥進步,已能有效抑制病毒。成大醫院超過百名服用抗病毒藥的感染者,10多年來正常生活,曾經發病危急者中有80%以上脫離險境,依醫學進步的速度看來,愛滋感染者痊癒指日可待。 成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醫師李佳雯表示,台灣在1984年出現第一例愛滋感染者。成大醫院1988年收到第一位病例,到2012年底,累計照顧1400多名感染者,百名以上的感染者,服用抗病毒藥超過10年,最久超過20年,規則服藥者都正常生活、工作,也不乏出國旅遊、留學。 李佳雯指出,即使沒吃藥而發病的病人,…
2013-05-15【coolanews酷樂府城報】〔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 成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醫師李佳雯指出,近年來由於愛滋病相關藥物的發展進步,原本治療過程產生的副作用也可以逐漸改善,患者只要能夠早期診斷,透過規則服藥追蹤,愛滋病已隨著醫療進步,而成為「慢性疾病」。 李佳雯醫師表示,「愛滋病」現已隨著醫療進步而走向慢性化,衛生署自一九九七年起,免費提供愛滋感染者,每月約二萬元台幣的俗稱「雞尾酒療法」之高效能抗病毒治療,及相關醫療費用,不但可降低感染者死亡率至百分之二,亦可有效降低傳染給其他人機會,讓患者的人生從黑暗迎向彩色人生。 李佳雯醫師說,感染愛滋病毒已不再是「世紀黑死病」,…
2013-04-30【中央社/中央廣播電台】愛滋病毒(HIV) (圖:取自維基百科)美國預防醫學小組(USPSTF)29日呼籲,所有15至65歲的美國人,無論是否具高風險,都應接受愛滋病毒(HIV)篩檢。這項變革或許有助於減少和HIV篩檢有關的歧視。 具影響力的美國預防醫學小組提出這項新指南,與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長期建議一致,亦即所有15至65歲的美國人,無論風險高低,都應接受篩檢。 這個由政府資助、醫生和科學家組成的小組早在2005年就公布指南,建議高風險個人應接受HIV篩檢。 專家表示,刊登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3-04-13【獨立評論@天下】作者: 江河清 在《我的涼山兄弟》一書中,醫療人類學家劉紹華探究為何一個偏遠的四川村落會變成中國海洛因和愛滋病的雙重「重災區」?作者指出戰後中國的族群政策、經濟快速變遷、不平衡的地區發展,迫使身為少數民族的諾蘇人落入政治經濟邊緣,於是諾蘇青年紛紛出走闖盪,並以海洛因尋求精神快感與象徵消費力,愛滋病毒也就跟著藥物在這偏鄉小村裡迅速傳播流動。 類似諾蘇人的邊緣愛滋故事也在世界各地以不同形式發生,不論是通過共用針頭或性行為傳染,愛滋病毒傳播的主要群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他們都是各個社會中的邊緣、劣勢成員,而各個社會對於愛滋的污名也常衍生於既有的社會偏見。所以…
2013-04-01【ETtoday新聞】【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布布」是一隻疑似被人丟棄在台北虎山的貓咪,不但外型討喜,個性也非常親人又撒嬌。當照片一公佈,很快有人表示認養意願;但知道牠是一隻「愛滋貓」後,一個個聞風喪膽。其實貓愛滋並不會傳染給人類,牠也擁有幸福的權利,而且只要好好照顧,終其一生不會發病,甚至還能跟其他的貓維持正常社交生活。 ▲疑似被棄養在山中。(圖/Anan/Jasmin提供) 住在台北的Anan是個平凡上班族,去年冬天照慣例到虎山運動時,發現了一隻乾淨漂亮、尊貴肥胖,毛色也柔軟光亮的流浪貓,牠就是「布布」。待在這樣的地方,可想而知是被棄養的。但A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