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疾管署闢謠專區近日有民眾於網路散播垂直感染的愛滋兒童之發病圖片,實際上為天花或梅毒等傳染病之徵狀,並非愛滋病童圖片。本署嚴正表示,該行為已涉嫌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之規定:散布有關傳染病流行疫情之謠言或傳播不實之流行疫情消息,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最高可科新臺幣五十萬元罰金;並可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5款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得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鍰。本署亦呼籲民眾收到該圖片勿再進一步轉傳,以免觸法。疾管署進一步表示,婦女確實可透過不安全(未戴保險套)之性行為感染愛滋病毒,最有效預防的方式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而懷孕婦女主動接受愛滋篩檢,可早期發現,…
親愛的關愛之友和志工夥伴們: 欣逢五月端午佳節,正是闔家團圓的美好時刻。 感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持,也期盼這奉獻的路上, 能有您的愛心持續給我們前進的動力! 祝 端午節闔家平安,幸福相隨! 關愛之家創辦人 楊婕妤 Nicole Yang 敬上 26th May, 2017   -- 文章連結:https://goo.gl/QsokNW -- ☆★☆支持關愛之家,熱血捐款行動☆★☆ 本會線上捐款平台功能已經上架約兩個里待的時間, 不知道大家還用的習慣嗎, 朋友們不知是否有留意到, 我們提供「單次」捐款及「定期定額」捐款方式。 關愛之友、關愛志工及各界善心人士可以試試看我們所提供的介面,…
〈關愛是家,你是屋頂〉圖文/游義坤 本文轉載自關愛瑜珈老師游義坤老師於2017年5月份關愛瑜珈課程前兩日發表臉書的貼文 文章來源 https://goo.gl/22wWSz沒有想到昨天的貼文,會得到這麼多迴響,我覺得很開心。因為,在寫那篇講稿的時候,有幾個段落特別難過。尤其是當回想起葉永誌與楊小弟的逝世,即使過了這麼多年,還是忍不住想哭。 哭,不是因為他們,他們已經在天堂。 哭,是因為那些在現實生活中掙扎生存的人們。因為污名的標籤,歧視正透過巨大的體制,真實而強烈地壓迫著他們。 壓迫不是每天拿著刀架在你的脖子上,不是把你捆縛鞭打。壓迫是當你每天走出家門,感受到的異樣眼光;…
親愛的資助人與志工夥伴們: 感謝您持續支持關愛之家照顧這群非本國籍寶寶。您溫暖的的關懷與熱心的付出就如同母愛的光輝。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要跟著寶寶們一齊大聲向您說:「媽咪,我們永遠愛您;祝福您天天快樂、健康平安」 母親節快樂 關愛之家創辦人 楊婕妤 -- ☆★☆支持關愛之家,熱血捐款行動☆★☆ 我們悄悄地進行關愛之家捐款訊息網頁改版,讓大家想了解各種可以捐款支持關愛的方式,不只可以更簡單、更方便地查閱,同時讓許多關愛之友一直在熱烈詢問中的「線上捐款」功能。 您也可一起這樣做......
【官方新聞稿 2017/5/10】有一群孩子確實存在於這個社會之中,卻沒有多少人願意去瞭解他們,他們面對著疾病、身心障礙及身份等難以被解決的問題、他們出生後就被貼上各種標籤,他們沒有選擇權,只能被迫面對現實困境。1986年至今,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幫助從受愛滋影響到非本國籍的孩子,種種大多數人不願碰觸的邊緣族群,已至少超過1200名。 這些孩子沒有名字、沒有戶口、沒有出生證明、甚至沒有打過疫苗,他們跟著父母居無定所,四處流浪打黑工。他們的主要照顧者很少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大多時候他們總在狹小房間的角落,缺少家人陪伴與妥善照顧。 目前台灣新住民及跨境國際移工等各個族群的加入,…
圖文 / 文山關愛之家  社工  王冠婷咪咪媽媽,楊婕妤時代更替    社會轉變 從愛滋寶寶到非本國籍寶寶 物換星移    唯一不變的是「愛」 大家最習慣叫她「咪咪」媽媽 咪咪媽媽,阿姐,楊姐,楊捷,楊婕妤,都是不同人對他的稱呼,她是孩子們、媽媽們、兄弟姊妹們、長輩們常常提到的,更是許多人共同認識的那一位朋友...,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這麼多年來,至少有 1200 位成為關愛之家彼此扶持愛護的家人,每一個人最習慣叫她的還是「咪咪」媽媽。 咪咪媽媽披著一頭烏黑的長直髮,總是以燦爛綿延的笑容迎人,她充滿關愛的神情,透過她晶晶亮亮的眼睛,…
計畫目標: 本會欲擴大推動愛滋防治教育、生命教育、藥物濫用及減害教育、性別平等及健康教育等事項,培訓更多愛滋防治及反歧視教育合格講師,進入校園嘉惠更多年輕學子。辦理單位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慈濟大學協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關愛之家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慈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計畫主旨: 本計畫所提出的校園愛滋宣導講師培訓課程,旨在提供一個結合疾病基礎知識、公衛防疫政策、藥物濫用及減害、性別平等及生命關愛、人道主義等的全方面愛滋防治教育及教學演練,期許校園內教育人員及社會有志人士,經過培訓獲得全面知識及技能,…
圖文/關愛之家志工 王愷伶一如往常慢慢地走進社區,在這一條長長的上坡路,習慣跟警衛點頭問好,在第一條岔路右轉,爬上長長蜿蜒的階梯,小孩的哭聲、嘻鬧聲、笑聲隨風襲來,越來越清晰,記憶也越來越深。 關愛之家    一個有很多故事的地方 一個孩子們與我的避風港—「關愛之家」 我又來了,關愛之家。在關愛之家當志工一轉眼也已經兩年了。兩年前初訪關愛之家的景象還歷歷在目。跟我一樣喜歡小孩的朋友不約而同地在網路說,他們看到有個地方一直在照顧愛滋寶寶,鼓勵愛孩子的朋友可以找時間去照顧寶寶,陪伴小孩,做志工。天啊!這對於愛小孩卻沒有小孩的女孩子的我們來說,無非是天大的好消息。我沒有太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