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喜回家:用影像記錄中國愛滋人權2013-09-24【公共電視新聞議題中心/P影展】【特約記者吳柏緯 / 台北報導】 1990年代,中國農村在政府的鼓勵之下,開始大規模的獻血。河南新蔡的田喜,9歲時也參與獻血,卻因此感染愛滋。 所謂獻血,是將血液抽出後,經過分離機過濾出凝血因子,再將血液輸送回人體。中國官方告訴民眾,抽出的凝血因子將用在治療血友病,而獻血也可以使血變乾淨,對身體有益。除此之外,參與獻血的人則可以獲得不等的報酬。對於貧困的村民而言,是一筆不錯的收入。然而,缺乏醫療、衛生知識,重複使用遭受汙染的分離機,獻血最後變成大規模的愛滋傳染,血漿經濟變成了中原血禍。 艾曉明維權影展第二場,…
2013-06-07【蘋果日報】校園毒品日漸氾濫,新北市議員今早總質詢表示,新北市自2004年至2010年增加11倍之多,國高中校園毒品氾濫但卻不見有任何對策,議員指出新竹市已針對國一及國二生進行全面尿液篩檢,以1年為期程發放家長同意書,同意就可進行,經費由民間支應,要求新北市能跟進擴大校園毒品尿液抽檢。 新北市市長朱立倫表示,因過去新北鎖定尿液篩檢是高關懷學生及特定學生,過去擔心抽檢會造成被標籤化,但如家長同意,且以班級為單位確實可以執行,將責成教育局研究,預計下學期開始將針對國中生進行不定期抽校進行全班尿液抽檢。 朱立倫將責成教育局研究,…
[three_fourth_last]2013-06-07【蘋果日報】【曾雪蒨、蔡智銘、鮮明╱台中報導】 兩校學生代表到中市議會舉牌強調他們是拒絕毒品入侵的優質校園。曾雪蒨攝毒品入侵校園狀況嚴重,台中檢警昨執行第二波校園掃毒行動「護苗專案」,共查獲九十九名嫌犯、有五人是學生,其中一人還是藥頭,但警方不願透露學校名稱。此外,不滿警方洩漏護苗專案校園名稱,青年、僑泰高中逾百名師生昨到中市議會舉牌抗議;市議員則指中市至少有一萬名學生涉毒,要求學校應正視校園毒品氾濫問題。 警方表示,昨天的行動共出動二百六十八名警力、搜索一百三十七個據點,查獲吸食或持有毒品案件二十八件、八十三人,其中四人是學生,…
2013-06-06【ETtoday新聞】 日本一名部落客Chobi在便利超商周圍,發現一隻無家可歸的摺耳貓,不斷在超商一帶流浪。仔細觀察,貓咪身上有傷,甚至開始潰爛,因此趕緊救援。「牠本來對人很有戒心,經過漫長照顧後,現在重拾了對人類的信任。」Chobi 後來將整個過程故事剪輯成影片,上傳到網路分享,沒想到迅速爆紅,網友看了也直說:這真是一個溫暖的故事! ▼小滿從流浪到被救援的感人影片,「來自便利商店的貓」: 這隻摺耳貓現在被取名為「小滿」(みつる),雖然現在看起來非常可愛討喜,其實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牠曾經徘徊在一家便利超商外,疑似被人拋棄,帶著恐懼流浪,…
2013-06-06【NOWnews / Yahoo!奇摩新聞】【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去年新增愛滋感染者2,224人,寫下史上第三高的紀錄,衛生署今(6)天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更敲響不安全性行為、延遲篩檢及就醫的愛滋警鐘,因為愛滋雖然不在全人口的十大死因之列,卻一支獨秀,擠入15至24歲青年年齡層的第十位,過去十年,青年愛滋死亡率一口氣爆增7倍;去年7人因此喪命。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台灣人平均壽命增加,比前一年多活0.3歲。 值得注意的是,…
2013-06-05【自由時報】 一項調查指出,台灣15-24歲的青少年有性經驗的比例高達7成,全球第2高。性經驗雖豐富,但避孕觀念卻不足。(圖與新聞事件無關)(本報資料照)〔本報訊〕台灣性觀念日漸開放,今(5)日「奇美醫院婦產科醫師」蔡永杰引用調查數據指出一件驚人的事實,台灣青少年有性經驗的比例高達7成,全球第2高,僅次於泰國。此調查結果顛覆台灣人對性觀念保守的印象。 全球第四大市調公司「gfk Group」針對全球5大洲、30個國家中,分別抽取男、女各200人的樣本數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台灣15-24歲青少年性經驗的比例高達7成,僅低於泰國的8成,位居全球第2。…
2013-06-02【世界新聞網】 【編譯中心】 美國一款愛滋疫苗的實驗,以失敗收場。(網路圖片)US authorities announced that they have halted clinical trials of an experimental vaccine designed to halt the virus that leads to AIDS after discovering it did not stop infection. 美國主管單位發現一款實驗性愛滋病毒疫苗無助預防感染後,宣布疫苗的臨床試驗喊停。 The program, which began in…
2013-05-31【聯合報╱記者許俊偉/台北報導】 雇主面試時不能任意詢問求職者的隱私,否則可能被罰款。 記者林澔一/攝影(設計畫面)「結婚沒?打算何時生小孩?」不少人求職時都被詢問過這些問題。勞委會昨通過「就業服務法」施行細則修正草案,明訂雇主在招募或雇用員工時,不得違反求職者或員工意志,強制要求提供良民證、吸毒檢測、懷孕計畫或負債等個人隱私資料,違者可罰六到卅萬元,最快下月上路。 有人求職時,曾遇到雇主要求提供良民證或吸毒(藥物)檢測報告,民間人力業者調查也顯示,逾百分之五十三的上班族曾被「身家調查」,甚至有百分之十七的人遇過性取向或政黨傾向等跟工作無關的個人隱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