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消息】 人權實踐背後的辛苦瑣碎——我在關愛之家實習

實習生﹔夏慶芸

為期十二天的實習時間,雖然乍聽之下有些不足,但若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學習許多不一樣的新事物,那就另當別論。作為中文系本科的我,在選擇實習單位上其實有些不同一般,並不如同社工系或公衛系總是優先選擇第一線的單位,我最後決定選擇了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的行政辦公室來發揮我的所長,雖然一開始總是會帶些忐忑不安的心情上崗,但更多的是期待,期待能夠學習更多有關人權的相關事務、在落實上實際會遇到的困難,以最重要的,「該如何被解決」。

人權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但卻是人每天生活著必不可缺的要素之一。我們先是人,所以有人權,但世界上還是有許多沒有被光照耀到的角落,人生來平等不應該只是一呼而應的空泛口號,而是應該真正被落實的權利。我在關愛之家學習,「關愛」如何真正被實踐,小朋友們在他們的園地開心的追趕跑跳,就跟一般所有同齡的孩子一般無憂無慮,這是因為環境的舒適,而第一線的這般舒適來自於後方支援的能量供給。

首先,我學到的是如何撰寫社福版的新聞稿,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對文字有一定的敏感度,卻不代表自己擁有新聞專業的能力。尤其是真正在執行上,才會發現在根本上的問題,例如文字過於艱澀、文句不夠明確等等。當然也有其他部份的瑕疵,例如很多在確切執行上才會發現的問題,每一個案主都是個體,需要確保他們的隱私,如果需要配圖,除了連結文字的重要之外,還有每一張照片都必須謹慎篩選。

其中一日的課程是為非營利組織經營的要點,跟我訴說了組織在營運上該遵守的要訣,還有會遇到的困難,困難有千奇百種,但是每個都有相對應的措施來面對。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之間截然不同的營運方式,連帶也會影響到運行層面的細節,這些細節會影響到整個基金會大面向的變化,所以每個法律條文都需要被重視、每個問題都應該被妥善解決,才能成為一間穩定的機構。

在二月一日這天,我去參訪了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以及關愛之家的據點。除了讓我在愛滋領域上有更多知識的學習之外,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愛之家的據點。徐徐的微風輕輕的吹拂著午後的暖陽,它位於一幢不起眼的住宅區內,裡面充斥著寧靜祥和。碎石子鋪成的地磚昭示著古樸的過去,每一個長者身上都刻劃著歲月的痕跡,他們靜坐在面向柏油路的長凳面安享寧靜。健康的老化包含了身心與環境的友善,每個人都會邁向老年,如何擁有一段愉快的最後一哩路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而感染者每個不同的狀況又是另外一個更加困難的課題,關愛之家做到了。

從人權的角度切入的話,實質平等代表每個人都可以享有該有的權利;當他們全部都在平等的高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不應該以有色的眼光視之,便不會有歧視、污名的產生。

每日的繁忙之餘,可以聽見一旁與樓上的小朋友的歡笑哭鬧聲此起彼落,有時候會想,這邊的鍵盤敲擊聲與它似乎成為對比,象徵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其實細思便會發現那個距離長度其實是零。我們就是人,他們也是人,我正在做我們能做的,能做的或許不多,但是它們確切被執行,所以這些小朋友、成人才有多餘的彈性挑戰未來。

一牆隔的只是空間,不是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