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政治 記者:呂晏慈、吳紹瑜/台北報導 [caption id="attachment_10506" align="alignleft" width="675"] 外籍移工來台許多人都被告誡不能懷孕。非當事人,資料照片[/caption] 近年來台工作移工人數大增,前年底已突破70萬人大關,儘管台灣法規寫明雇主不得以懷孕為由解僱移工,但仍有很多移工被告知,「不可以懷孕,懷孕就要被遣返」,…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記者陳韋宗、呂月琪、黃杏雅 在台灣,有一群「透明孩子」被排除在社福、醫療、教育體制之外,他們是外籍移工生下的孩子,卻因為生母非法逃逸、父不詳等狀況,淪為無國籍的「黑戶寶寶」。本集 《自由追新聞》將帶您一起關心這群孩子,對他們來說,留在台灣或是回到母國,都是最沉重的包袱。 才六個月大的妮妮(化名),爸爸是台灣人,媽媽是越南籍非法移工。為了拿到孩子的出生證明,妮妮媽媽已向警察自首,沒想到因為她在越南還有婚姻關係,除非先向越南政府取得單身證明,或由在越南的丈夫辦理否認親子之訴,否則即便台灣生父做了DNA親子關係鑑定,也無法辦領養以及報戶口,就連越南政府也無法發護照給妮妮,…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 國際
譯者:林治平/核稿:劉學源
(中央社巴黎7日綜合外電報導)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巴西一位愛滋病患接受使用多種抗病毒藥物雞尾酒療法後,一年多來未再出現病癥,可能是首位未經骨髓移植就實際上痊癒的患者,或許是愛滋病治療的重大突破。
全球如今有數以千萬計愛滋病毒感染者,雖然如今感染者不像以往一樣等於被判了死刑,但病患必須終生服藥。
近年只有兩位代號「柏林」(Berlin)與「倫敦」(London)的男性病患,在接受用來治療癌症的高風險幹細胞骨髓移植手術後似乎治癒。
法新社報導,如今一支國際研究團隊的研究人員認為,…
資料來源:NOWnews 今日新聞 >影音 記者:劉雅文/專題報導-2020-06-18 [caption id="attachment_10158" align="alignnone" width="675"] 遭腥夫感染愛滋的外籍配偶阿瑤,面臨要被遣返出境的困難。(圖/記者陳明安拍攝)[/caption] 「愛滋」在過去是恐懼的代名詞,因為對這疾病的陌生、害怕,讓人聞之色變,以前總有老一輩的人認為,愛滋會飛沫傳染、得了就會死亡,甚至在多年前的法規背景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 》要求外籍人士來台停留3個月以上或居留,檢驗確定感染愛滋,…
資料來源:公視新聞網 深入報導 記者:賴淑敏、蔣龍祥 台北報導 公視晚間新聞報導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前五個月,新增愛滋通報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3成。不過,台灣有不少人對愛滋還是存有負面觀感,就有團體調查發現,有超過半數國人對愛滋有歧視,導致感染者不願出面篩檢及治療。 國人對愛滋病的負面觀感依舊居高不下,多數愛滋感染者曾經在就醫、就學、就業等各方面,遭受到不友善對待,使得他們害怕被人發現,不敢與人建立關係,甚至拒絕篩檢與就醫,反而成為防疫破口。 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莊苹表示,「我們問他說你為什麼沒有想要交朋友?他就會講說因為我很髒,因為我身上有病,…
資料來源:聯合報 台北即時報導 記者:簡浩正 北榮感染科醫師林錫勳表示,近年國內外的研究皆已證明U=U,即HIV帶原者若穩定治療、服藥,將體內的愛滋病毒量控制在「測不到」的範圍內,就算與人發生無套性行為,也不會傳染給他人。認為愛滋條例第21條有修改空間。記者簡浩正/攝影 對於愛滋條例21條的爭議,前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北榮感染科醫師林錫勳表示,這些年來,國內外的實驗結果皆已證明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意即HIV帶原者若穩定治療、服藥,將體內的愛滋病毒量控制在「測不到」的範圍內,那麼就算與人發生上萬次的無套性行為,也「不會傳染」…
[caption id="attachment_10133"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吉爾吉斯推動愛滋防治工作的同儕諮詢者[/caption] 當 Kymbat Toktonalieva 小姐數月內歷經數月多次到醫院求助,她最後被確診感染HIV,但這只是一連串事件的開始。她的先生選擇離開,並讓她一人獨自照顧他們的小孩,她必須捍衛她的兒子與她的權利。她去了法院,參加群眾聚會,寫抗議信,並且與其他理念相同的人們一起,幫助其他有相同處境的婦女。 [caption id="attachment_10132" align="aligncenter" width…
感謝台新慈善基金會的愛心志工們,在兒童節前夕前往基金會的「關愛之子家園」,捐助繪本禮物盒及兒少需求物資,讓關愛寶寶們在疫情期間仍能感受到外界滿滿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