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的大眼睛,熱情充滿活力,急著在教室內翻玩最喜歡的玩具跟繪本,是關愛之家座落於南港的「關愛之子家園」平日景象。這裡的孩子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取得身分,因此沒有健保,更錯失了學習與教育的黃金時期。 家園內多數為移工的孩子,因為移工媽媽懷孕待產,加上工作環境無法照顧孩子,導致仲介不願給予繼續工作的機會,被迫失去工作。大家都稱楊姊的關愛之家創辦人楊捷妤女士,常常說:「縱然父母有什麼過錯,也不該懲罰孩子,我們很單純從兒童人權角度出發,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台灣健康平安長大。」 前些日子來了一群熱情的志工,由三立新聞台的知名主播張齡予、高毓璘帶著同仁一起來到關「關愛之子家園…
為完善社區整體照顧體系,讓老有所「依」,政府陸續盤點閒置空間布建居家與日照中心。除了硬體設施外,長照人力不足仍未改善,為解決人力問題,衛生福利部鼓勵新住民、原住民、二度就業婦女、中高齡者共同成為社區長輩守護員,新住民開始接受訓練,投入社區護老行動,創造良善美好社區而努力。 來自印尼的新住民雅如,家住南投縣名間鄉,在台灣居住22個年頭,原本任職工廠,她覺得照服員工作時間較有彈性,參加南投縣新媳婦關懷協會辦理的照服員課程後拿到證照,就開始投入社區護老行動。她說:「以前常聽朋友說照顧老人的情況,原本以為自己沒辦法勝任,現在卻很喜歡。」每天陪伴與服務長者,覺得能為社區長輩盡一份心力,共創美好社區生活…
離散總有挫傷,回家原就艱難。天亮時,世界還會是一樣嗎?
半掩的門露出光線,卻看不見門後的到底有什麼。或許再也沒有其他意象,更能夠如書封般貼切形容移工漂流異鄉後,近鄉情怯的心情。為了擺脫貧窮,移工們遠渡重洋來到台灣,面對未知的命運,有人衣錦還鄉、有人卻厄運連連甚至就此殘缺,但不變的卻是回到故土後,仍必須努力活下去的現實。
比起討論移工在異地討生活,探討移工歸國後的書籍相對少上許多,而社運家顧玉玲在2014年出版的《回家》就是其中之一。透過親自前往越南,探視曾經來台工作返國的移工,顧玉玲以台灣人的視角,紀錄了移工返國後的改變與磨合。包含與子女的隔閡、夫妻間的齟齬,甚至在返國後,…
愛滋感染者在醫療逐漸進步的現在,平均壽命也有延長的趨勢,這也衍伸出個狀況,愛滋感染者老化後的安養照顧;在早年醫療知識還不發達的年代,對於感染者大多抱持著懷疑或是厭惡的態度,這也接連到照顧者家屬背負著汙名以及照顧壓力,更多時候產生的經濟壓力也會讓人喘不過氣。 透過家屬現身說法,希望社會大眾能夠理解感染者艱難的生活處境,從生活起居到醫療照護,都是沉重的負擔,再加上對於人們對愛滋不理解產生的恐懼,讓病友面對的不只是病毒的侵襲,更多的是歧視與汙名的攻訐。 關愛之家長期提供愛滋感染者社區型的照顧服務,雖然不能減低病友身體衰退的狀況,至少在機構的生活,能夠獲得妥善的照顧,擁有基本的尊嚴與人權。…
採訪撰文:吳欣芳 1990年代後,台灣男性娶外籍女性人口暴增,依據內政部移民署公布資料顯示,至2018年12 月底外籍與大陸配偶(以下統稱新住民)在台總人數已超過54萬3,807人(註一)。新住民因跨國婚姻移居來台,面對生活適應、及社會刻板印象與歧視。30年過去,新住民不僅融入台灣社會,更深耕社區。嶄新樣貌,需要拆掉圍籬、敞開心胸,才能瞥見晴天。 自1990年代起,跨國婚姻移民人數增加,改變了台灣社會文化樣貌,這群人飄洋過海來台灣,原本一句中文也不會說,卻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練就一口流利的國語、台語、或客家話。「外籍新娘」是污名化與排她,「新住民」的正名顯現落地生根與社會的接納。…
台灣目前的社會住宅比例不到全台住屋比例的百分之1,而住宅法第30條也規定,社會住宅當中的百分之30,應提供給弱勢族群,而感染者即羅列在內,這看似社會福利的政策下,卻還是無法大幅改善居住現況。 目前的社會住宅提供弱勢的補助對象一共有8類,而是採計「加分制」,符合越多項目的申請者就可以優先獲得抽籤即入住的權益,但愛滋感染者擁有的污名,導致選擇申請住屋補貼會有身分曝光的疑慮;另一則是租金補貼,也是採取類似的評分方式,而感染者也會擔心申請身分被房東知道,因此吃了閉門羹。 不管是租金補貼或是社會住宅的入住抽籤優先權,除了與不同的福利身分補助對象競爭,且感染者被列入補助對象,這個條件也曾受人質疑,…
「大多數來台灣的移民女人,就像你我一樣的愛著人、有夢想。」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在新聞採訪當中道出心聲。
台灣是個適合居住的地方,然而對於來自外國來工作的移工卻不一定如此。現今法律雖允許移民可以擁有自己的孩子,即便政府試圖要保護移工權益,也以孩子的權益為優先,礙於現行的政策與規範,有時還是無法順利取得身分,不論是孩子還是母親,都要面臨不少挑戰。財團法人關愛基金會試圖補足這個缺口,提供對於待產母親、孩童的照顧服務。
楊姐表示,許多人見到是新移民懷孕,就會先入為主地冠上污名與歧視。「為什麼會懷孕?」成為大眾心頭冒出的第一個問號。大多數來台灣的移民,就像你我一樣的愛著人、有夢想。…
作者: 福老頭 繼「日常」在台,泰國外國移工最怕的三件事情!文章後,有幸訪問到在台灣留學時,一直照顧我們在台留學泰國學生們的泰國阿姨,阿姨的故事非常精彩,橫跨20年的光陰,其中也有說不清看不見的紅線牽引著阿姨來台😁。 台灣美麗的福爾摩沙這座小島,先後容納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異鄉人,或渡海前來開墾,或因戰爭來到此地。自1992年,通过《就業服務法》開放引進外籍移工後,27年期間陸陸續續東南亞各國前往台灣尋求謀生之道,截止2017年在台外籍移工已有676,142人,超越原住民人數 559,426人。身為多元環境、文化相容的台灣,到底對於外移來說是美夢還是惡夢呢?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