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5【自由時報】 一項調查指出,台灣15-24歲的青少年有性經驗的比例高達7成,全球第2高。性經驗雖豐富,但避孕觀念卻不足。(圖與新聞事件無關)(本報資料照)〔本報訊〕台灣性觀念日漸開放,今(5)日「奇美醫院婦產科醫師」蔡永杰引用調查數據指出一件驚人的事實,台灣青少年有性經驗的比例高達7成,全球第2高,僅次於泰國。此調查結果顛覆台灣人對性觀念保守的印象。 全球第四大市調公司「gfk Group」針對全球5大洲、30個國家中,分別抽取男、女各200人的樣本數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台灣15-24歲青少年性經驗的比例高達7成,僅低於泰國的8成,位居全球第2。…
2013-06-02【世界新聞網】 【編譯中心】 美國一款愛滋疫苗的實驗,以失敗收場。(網路圖片)US authorities announced that they have halted clinical trials of an experimental vaccine designed to halt the virus that leads to AIDS after discovering it did not stop infection. 美國主管單位發現一款實驗性愛滋病毒疫苗無助預防感染後,宣布疫苗的臨床試驗喊停。 The program, which began in…
2013-05-31【聯合報╱記者許俊偉/台北報導】 雇主面試時不能任意詢問求職者的隱私,否則可能被罰款。 記者林澔一/攝影(設計畫面)「結婚沒?打算何時生小孩?」不少人求職時都被詢問過這些問題。勞委會昨通過「就業服務法」施行細則修正草案,明訂雇主在招募或雇用員工時,不得違反求職者或員工意志,強制要求提供良民證、吸毒檢測、懷孕計畫或負債等個人隱私資料,違者可罰六到卅萬元,最快下月上路。 有人求職時,曾遇到雇主要求提供良民證或吸毒(藥物)檢測報告,民間人力業者調查也顯示,逾百分之五十三的上班族曾被「身家調查」,甚至有百分之十七的人遇過性取向或政黨傾向等跟工作無關的個人隱私問題。…
2013-05-31【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專長愛滋感染和創傷醫學的台大醫院女醫師曾御慈,日前遭酒駕男子以時速80公里攔腰撞上,彈飛2公尺之外,送醫已呈現腦死狀態,性命垂危,消息一出不僅引起各界嘆息,愛滋防治團體也對「少了一位友善的好醫師」深感惋惜。 愛滋病患者因社會的刻板印象,飽受生理和心理創傷,需要更多友善的關懷和對待。 對於多數醫師不願研究和治療的愛滋感染,現年32歲的曾御慈卻投入熱忱,細心關懷愛滋和其他弱勢病患,總是將病人需求當作第一考量,即使愛滋病患因就醫不便無法固定時間到診,她也毫不遲疑地答應配合患者時間看病。為人和善、有正義感的曾御慈,…
2013-05-23【台灣立報/sina新浪新聞】 ■Fran T. Y. Wu 黃主編的《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其實是2012年6月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的同名研討會論文與討論紀實文集,此外再另行收錄黃道明的〈紅絲帶主流化:台灣愛滋NGO防治文化與性治理〉,附錄且收錄台灣愛滋大事記和相關法律條文,對想要瞭解議題的讀者來說相當方便參照。 性/別研究室這幾年持續關注某些NGOs是如何在新自由主義的邏輯下與國家治理合謀,對於我們在思考公民社會與國家治理間的關係,無論是合作、折衝,都相當重要。特別對於被視為偏差的性少數、酷兒來說,理解並辨識這個愈見性道德化的社會是如何窄縮而成,…
2013-05-20【華人健康網】【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上公共廁所,不慎被馬桶水濺到,肛門也會長菜花?媒體報導一名30多歲男子,曾動過痔瘡手術,日前上公廁時,屁股直接坐在馬桶上,懷疑被馬桶中的水花濺到,造成肛門感染菜花。不過,醫師表示,引發菜花的HPV病毒,體外存活時間短,因此感染的機率微乎其微。 醫師表示,因HPV病毒無法脫離人體表皮細胞存活,如廁被馬桶水濺到感染菜花的機率幾乎不可能。 什麼是菜花? 菜花又稱為「尖頭濕疣肉芽」或「性病疣」,患者會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簡稱HPV),造成局部疣狀增生,初期呈現淡紅色丘疹,但會隨著病程變化逐漸增大、變多成簇,外觀有如花椰菜,…
■港產愛滋疫苗面世後相信將對全球愛滋病治療帶來革命性突破。資料圖片 新聞撮要 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估算,2011年全球有3,400萬人帶有愛滋病病毒,導致170萬人死亡,目前未有預防和根治愛滋病的療法。香港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將特定分子PD1與抗原一同注入體內,可誘導生產大量白血球細胞CB8+T,抑制HIV病毒增生和消滅病毒,而且防治效果持續。團隊正申請資助開展新疫苗的臨床實驗……雞尾酒療法雖能降低患者體內愛滋病病毒的載量,延長患者性命,不過藥物有副作用,病毒會出現抗藥性,未能徹底消滅病毒……此項研究已取得國際專利,有望成為「香港製造」的疫苗。 ■節自《愛滋剋星最快5年後登場》,香港《文匯報…